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14年工作总结 ( 2015-07-08 )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聚焦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领域的专项任务、重大问题、难题顽症,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认真抓调研、抓整改、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更加注重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城市管理难题顽症治理成效显著。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007万平方米,是2013年的两倍。其中,浦东新区拆除447万平方米,闵行区拆除110万平方米。摸清了全市范围内200个无序设摊集聚点的底数,其中中心城区104个,完成综合整治28个;摸排群租4.67万户,完成整治3.72万户;此外,井盖、路灯、施工噪声、渣土运输、二次供水、大居配套、道路保洁等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化拓展。各区县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机构基本组建完毕,增设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机构的政策已经明确,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已有1500个居民小区实现了网格化综合管理的覆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研究取得政策和制度成果。市建设管理委会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牵头,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就加强本市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研究制订了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活动保障坚实有力。圆满完成了亚信峰会的动力、市容、工地等保障工作,确保了重点区域、重大活动市容环境水平总体可控。成功筹办首届“世界城市日”系列庆典活动。“夏令热线”活动深入开展。共接到市民来电10.9万余个,市民诉求解决率同比继续上升,第三方测评满意度达84%。

  (二)更加注重行业安全稳定,城市运行管理保障进一步加强。

  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方面。全面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飞行检查,市里针对违规工地共签发整改通知单134份,局部暂缓施工指令书6份,行政处罚建议书132份。市、区县两级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结案1436起,罚款7208万元。全年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25起,事故死亡27人,在建筑面积和建安总量均比上年上升近20%的情况下,死亡人数连续第八年同比下降。燃气安全监管方面。实施隐患管网改造37.4公里,三年计划收尾任务圆满完成;督促各管道权属燃气企业加强管道巡检,完成管道占压整治25处。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的统筹协调方面。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平台作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地下空间使用安全检查和整治,编制了市、区两级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操作规程。化解行业涉民矛盾方面。铁路上海南站噪声治理居民房屋收购工作顺利完成,840户居民签约实施房屋置换,降噪及铁路沿线声屏障工程正式启动。虹桥机场航空噪声治理75-85分贝区域房屋降噪闵行区一期试点工程顺利推进,累计完成3306户居民房屋隔声降噪改造。39件(小区)已入住居民无法办理产权证的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已有34件(小区)基本得到解决,2008年以来共计为入住居民办出产证3910套。

  (三)更加注重过程协调和规范引领,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取得突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同步细化了重大工程项目确定程序、审批要求、推进模式、考核评价等30项配套细则,重大工程协调推进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台《关于推进本市重点区域绿地指标管理的操作办法》,为世博AB片区项目的依法依规推进创造了条件。投资计划和开竣工目标全面超额完成。2014年完成重大工程投资1199.1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01.3%;北横通道等24个项目实现开工,是“十二五”开工数量较为集中的一年,为年初计划的141.2%,东风西沙水库等21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为年初计划的131.3%。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黄浦江两岸进入功能和基础开发并重的新阶段,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十六铺中心二期等基础性、功能性项目有序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迪斯尼主题乐园结构基本完成,配套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综合体项目全面建成、部分投入使用。临港地区、世博园区、前滩地区等重点区域项目有序推进。援疆建设取得新进展。三莎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代建任务圆满完成,巴楚县市民之家等4个喀什地区“交钥匙项目”开工建设,喀什对口四县安居富民工程顺利推进。

  (四)更加注重民生安居保障,市民生活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旧区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搭建旧区改造专项贷款平台,创新试点保险资金参与旧区改造,资金渠道进一步拓宽。探索区区对接征收安置房建设,区县房屋征收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63.9万平方米启动改造,受益居民2.8万户。启动11块“毛地出让”地块,在拆地块收尾41块,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中村”改造试点任务超额完成。明确了“城中村”地块改造实施的政策措施,松江、浦东、闵行等区13个“城中村”地块改造顺利启动。大居配套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纳入市和区重点推进外围配套的项目,累计开工104个,占总量的92%。市级补贴资金累计拨付118亿元,占总量的97%。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3.9万套,基本建成11.3万套,进一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政策衔接更趋合理。市民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完成400座农桥、800公里村道改造。完成10万户老旧小区电能计量表前设施改造,启动新一轮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明确设施管养机制。完成1100户残疾人和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住房公积金扩大覆盖面工作积极推进。实现归集额和缴存职工数持续增长。调整公积金的支付范围和贷款政策,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新造林3.3万亩,绿化建设1100公顷,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连续四年实现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每年减少5%。

  (五)更加注重行业改革创新,科技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善区县城管综合执法体制。配合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完善区县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调研,整合城管综合执法资源,做实区县城管执法机构,健全城管综合执法保障机制。闸北、金山、闵行等区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经挂牌。养护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17个区县全部出台了城市维护资金管理办法,覆盖全市的城市维护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金山、闵行等区加大政企分开力度,政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嘉定、宝山等区主动引入外区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参与本区养护作业,区域性垄断问题得到解决。市水务局、市路政局等部门加强行业监管研究,养护作业行业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推广保持良好势头。推进BIM技术指导意见正式出台,鼓励企业积极运用BIM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建工集团、中建八局、现代设计集团、市政总院等都在各自领域积极推广应用,陆家嘴船厂、轨道交通9号线等多个项目中的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建立“两个强制比率”和“建筑规模”的双控推进机制,细化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房项目推进的工作目标,全年共落实30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城建集团、城投公司、中铁二十四局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提升预制化率。绿色建筑发展成绩显著。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近537万平方米,规模和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建设顺利推进。认真开展外环以内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黄浦、长宁、普陀、徐汇和浦东小陆家嘴地区的地下管线数据已收集入库,浦东和静安正在进行数据整理。

  (六)更加注重建筑市场监管,建筑行业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项目招投标监管得到加强。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建设工程领域“围标串标、明招暗定、虚假招标”的问题,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完善施工招投标评标办法,切实遏制违法行为多发势头。资质资格电子化审批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先行先试的要求,完成企业资质电子化审批试点工作,通过跨部门多维数据比对和共享,企业提交材料减少80%,项目审批时间缩短1/3以上。建设市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本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上海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浦东新区施工招标应用企业信用评价试点顺利启动。施工现场作业工人实名制管理取得成效。已有8万多工地作业人员实名信息和800多个项目的用工信息纳入系统平台管理。行业标准定额制定稳步推进。完成70项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立项,《住宅设计标准》等涉及民生保障、建筑环保、科技创新的地方标准正式出台。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和区县各有关部门、广大中央在沪单位以及行业协会学会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委机关干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克难奋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建设管理委向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其中体会特别深刻的是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多方协作、市区联手”。各区县、各局、中央在沪单位、本市骨干集团企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立足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全局,市与区县之间、委与局之间、局与局之间、政府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学会之间主动加强协同配合,相互理解支持,市区联手、委局联手、政企联动等进一步加强,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制度保障”。面对各种瓶颈难题,注重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来破解发展难题,通过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一年来我们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顶层设计,做实基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重大工程推进办法,创新试点保险资金参与旧区改造等等,在很多工作中通过顶层设计来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展。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总体上本市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仍然处于高发期,安全隐患仍然比较突出。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不畏挑战、勇挑重担”。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行业历来有不畏挑战、勇挑重担的好传统。刚刚过去的一年,大家秉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有的部门经常深入区县基层单位,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各级领导干部不畏困难、敢于担当、深入基层、跨前一步的工作作风,为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连续奋战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行业的拼劲,赢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称赞。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行业改革创新的步伐与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城市综合管理的精细化、法治化水平与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还不相适应,民生保障和改善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