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639号提案的答复 ( 2018-10-12 )
沪住建提案复〔2018〕7号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关于提升黄浦江沿岸地区的功能和品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在提案中分析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在服务设施、配套交通、文脉传承、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您的分析深入透彻,相关建议站位高、思路清晰,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我委会同市交通委、浦东新区政府、徐汇区政府、黄浦区政府、杨浦区政府、虹口区政府等相关部门针对您的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将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新一轮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在后续工作中积极予以吸收采纳。
一、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概况
自2002年启动综合开发工作以来,黄浦江两岸地区作为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空间载体,一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动迁企业、新建绿地、新增亲水岸线等措施,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2013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继续推进地区功能开发和产业转型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公共空间建设上来。2014年印发了《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力争通过用3年时间,集中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将黄浦江两岸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要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间,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2017年底,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降标准”的总体要求,圆满完成了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任务。随着贯通目标的完成,黄浦江两岸地区进入“品质提升、空间拓展、功能注入”齐头并进的新阶段,要继续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要求,谋划好未来三年的工作。
二、关于新一轮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
按照市领导部署,我们结合“上海2035”对黄浦江两岸的功能定位和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三五”的目标要求,组织专题研究,形成了新一轮公共空间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对于黄浦江两岸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未来三年的目标愿景是建设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把黄浦江两岸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浦江水岸,让城市更加和谐美丽! 发展建设导向是“提升品质、拓展空间”,使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朝着整体品质更高,不同区域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建设和管理上加强“品质提升”: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核心区段及其他建成区,加强滨江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建设。空间布局上注重“拓展延伸”:一方面,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核心区段的公共空间逐步由滨江第一层面向腹地拓展,增加成片公共空间建设,并通过滨江支流河岸滨水空间与街道空间等建设,加强滨江公共空间向腹地区域的渗透联系,形成公共空间网络系统:另一方面,滨江公共空间向核心段以外南北两侧延伸。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空间景观、活力功能、服务管理、公共交通”四个方面任务,梳理了89个公共空间建设项目,将通过新一轮集中建设,使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朝着整体品质更高,不同区域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增设人性化设施的建议
目前在沿线各区推进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建设中,均按照相关规范和《导则》要求,结合场地条件,最大限度地落实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计要求,其中包含游客中心、配套餐饮、医疗设施、公共厕所、小卖部等,部分区域结合公共建筑还设置了咖啡厅、书吧、茶室、小型展示厅等。
杨浦区段按照编制完成的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置了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店等设施,涵盖了咨询接待、厕所餐饮、便利零售运动驿站、应急处置等各项功能,将结合贯通工程逐步实施到位。截至2018年春节,开放了耐克跑步驿站、5处直饮水点、9组16台售卖机、咖啡轻餐饮馆2处、固定厕所6处,移动厕所3处,基本能够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后续计划再增设咖啡馆、无人超市、党建服务中心等设施。
黄浦区段在南浦大桥绿地、世博园区、南园公园,分别设置了集合式公共服务设施点。沿线增设休息座椅、指示牌、遮阳设施,综合设置了饮水点、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停车场、冲淋房、卫生间等设施。
徐汇滨江目前的配套设施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便民服务点,可提供自动售货、共享雨伞等服务;二是跑者服务站,目前已建成开放阿迪达斯西岸基地,后续将继续增设有淋浴、储物功能的跑步驿站;三是岗亭及卫生间,已设置岗亭14处、卫生间10处;四是设置了萌宠乐园,引导市民文明遛犬。后续还将增设滨江开发建设者基层站点、基层群团工作站等一站式、多元化的综合性服务设施。
浦东新区滨江积极打造1公里公共服务圈,沿线22公里设置22个公共服务圈,主要实现六项功能(包括休闲餐饮点、便民服务点、社区文化场所、环卫设施、信息服务以及体育健身设施等),同时确保500米有1个公共厕所,1000米有1个直饮水点,其余设施因地制宜统筹配置。此外,安全防护、无障碍设施、AED急救、应急保障等措施也将同步跟进。
(二)关于加强交通疏导和管理的建议
按照市领导对于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公交配套的工作要求,市交通委已组织完成相关实施方案。考虑到黄浦江两岸客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配套方案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陆一体、提质增效、车随客增”原则逐步实施,具体为:2017年,填补公交空白,完善黄浦江两岸短驳公交衔接轨道站点;2018-2020年,推进规划公交枢纽建设,优化区域公交线网布局,培育公交客流;2020年后,延伸腹地公共交通服务,融入全市高品质公交网络。
浦东新区滨江新辟6条首尾相接的公交线路,总长23.5公里,并进一步推进南码头、友城公园等公交枢纽以及滨江大道苗圃路、友城公园临时首末站的建设等。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沿滨江公共空间边界在进出口分散设置32处非机动车停车位和8个大巴临时停靠点,并在塘桥新路以南,结合大巴停靠点设置4处出租车上下客点。
杨浦滨江通过加快江浦路建设、杨树浦路拓宽、隆昌路越江和社会停车场库建设,稳步推进滨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启用宁国南路停车场和2处社会停车场,并在滨江公共空间出入口附近划示了10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黄浦区积极协调梳理滨江周边停车资源,采取公共停车与社会共享方式相结合,缓解“停车难”问题。目前已向社会开放十六铺地下停车库、世博黄浦体育园停车场、苗江路望达路口处停车场、局门路蒙自路口停车场及周边办公楼地下车库,总计约1000辆停车位需求。下一步,还将结合外萃丰弄等绿地建设,新增部分停车位。
徐汇滨江已规划设置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30余处,在龙美术馆、百汇园等设置6处停车场,并已开通浦西滨江1路,后续将继续推进滨江区域道路及交通组织优化工作。
(三)关于传承文脉、突出区段特色的建议
黄浦江是上海的标志性空间和重要发展纽带,是上海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重要空间。黄浦江在新一轮发展中应当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为目标。功能定位方面,以发展为要,实现以创新为动力的能级提升。对标全球城市定位,提升产业能级和集聚度,植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新兴功能,实现多元复合,错位互补。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全市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指导,各区段滨江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功能定位,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功能定位。
浦东新区着力将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新地标和公共活动空间,成为上海金融、贸易、文化、科技创新等产业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宝山区将聚焦功能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邮轮母港。杨浦区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功能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虹口区将聚焦航运、金融“双核”功能,推动单一的产业集聚区向功能综合的城市核心商务区转型。黄浦区将做好与外滩金融集聚的延展,结合公共空间项目建设,推进南外滩金融服务功能完善。徐汇区将围绕“文化传媒、创新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推进高品质建设。闵行区将注重吴泾生态修复和战略留白,推动滨江绿岸建设和功能提升。奉贤区将打造建设具有奉贤特色的滨江生态郊野空间。
黄浦江两岸一直注重探索多元的历史风貌资源利用方式,展现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如徐汇滨江一直坚持“文化为先导”的建设原则,通过改造、活化老厂房打造系列美术馆、艺术设计机构,码头废弃地改建公共绿地,原上海水泥厂旧址利用、改造飞机制造厂车间,形成上海西岸音乐节、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浦东新区注重以工业遗存为载体,努力打造黄浦江东岸文化集聚带,原有煤仓及其廊架改造成的艺仓美术馆,上海船厂造机车间改造成时尚艺术中心,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作为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已改造完成并对公众开放;杨浦滨江注重充分挖掘百年工业文化底蕴特征,通过加快完成永安栈房、毛麻仓库、烟草仓库、明华糖厂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提升旅游、文化、体育、博览等复合功能。
(四)关于完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议
随着贯通目标的完成,黄浦江两岸地区要继续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要求,积极推动两岸地区精细化管理。聚焦已开放区域的运行管理,在2017年管理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制订完善区域性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与两岸公共空间设施规模、管理标准等相适应的维护投入,做到管建并举,确保公共空间安全有序,提升服务品质。
黄浦滨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将滨江管理接入了网格中心,实现滨江区域在市、区相关部门间同步化系统化网格化管理,并进一步研究智能化管理在滨江的应用;徐汇滨江通过不断优化“2+2+2”模式,已成立徐汇滨江市场管理监督所、城管徐汇滨江支队、治安管理小组等,分别负责滨江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城市执法管理及治安管理,还正在建立一个总控中心、4个分控中心、20个治安岗亭的三级安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系统性、智慧化建设;杨浦滨江通过建立智慧滨江管理平台、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联勤联动管理体系、建立志愿者队伍、讲好故事来不断提升公共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七日